【D调非凡】LexisNexis China:做中国法律精英的智慧管家
年轻而热烈的灵魂总是对未来有着无数美好的畅想,然而当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遇上现实中薪资、房租、社保年限等一串串冰冷的数字,很多人会纠结、困惑、迷惘。尤其对于年轻的法学学子来说,这门学科本身带有的一点点理想主义,使他们在择业时会体会到理想与现实之间更大的落差。其实,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的一定要为或者一定不为。无论你在最初选择了做律师、法务、公务员乃至与法律没有任何关系的职业,你都会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冲动和渴望,最终成为能力和欲望综合下的最真实的自己。本期我们邀请了LexisNexis China中国区内容总监徐方女士,与我们分享她在异国求学过程中和面临职业选择岔路口时的心路历程。
一、嘉宾简介
徐方女士现任LexisNexis China(律商联讯)中国区内容总监。在加入律商联讯后的八年时间里,她以确立律商联讯在中国法律信息市场的领导者地位为目标,负责律商联讯产品的内容开发与建设,包括内容战略的制定、产品管理及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徐方女士曾获律商联讯2016-2017年度亚太区优秀领导力奖。
二、单位简介
律商联讯为法律、风险管理、公司、政府、专业咨询机构以及学术市场的客户提供世界领先的内容、信息分析工具和业务流程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更迅速、更轻松、更有高效地完成他们的工作。
LexisNexis China不仅向客户提供国际知名的数据库产品,更结合中国本土市场需求,创新性地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水准的本土化信息产品——律商网以及多个专业模块和实践指引产品,覆盖知识产权、公司法、合规、财税、劳动法、外商投资、并购、资本市场、保险、境外投资、能源与环境等多个实务领域。
三、经验分享
(一)与众不同的选择
Q1:您大学毕业后前往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攻读国际贸易法专业。您当时选择出国读这个专业是基于怎样的规划和考虑呢?回首留学生活,您最主要的收获是什么?
徐女士:2001年底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如何在世贸组织中利用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在当时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国际贸易法是阿姆斯特丹大学的一个特色专业,也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这是我当时做出这个选择的主要原因。
关于留学生活中的收获,首先当然是学业上的,通过对规则和案例的学习,开始逐渐接触和了解这个领域的一些知识,对专业从一无所知到打开了一定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留学生活中,通过和中外同学的接触和交流,我能够以更多元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和其中的很多问题。这点收获,往大了说,就是如今我们正在提倡的中国人要在不断进步中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往小了说,在一个国际化环境里,比如一家跨国公司,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的想法,能够与他们更好地沟通和共事。
除了收获,我对留学生活也拥有一点感触。我在国外读书期间才接触到法律数据库,而当时国内这方面的资源十分匮乏。我们有一位很刻苦的中国同学,每次使用学校订阅的法律数据库时,他总会将资料都下载下来并妥善存储,因为他担心回国以后就无法像在国外读书一样方便自由地使用这些法律资源。我能够感受到他对没有机会再接触国际法律资料的惋惜,尤其在当时,国内法律信息行业发展十分滞后,还是一片空白,国内的法律人就像被隔离于一个广阔的世界之外,无法与世界接轨。这也为我后来进入法律数据库行业埋下了一枚种子。
Q2:您回国后曾在律师事务所工作,当时您的主要工作有哪些?后来您为什么又选择离开律所进入法律信息行业呢?
徐女士:进入律所工作应该说是很多法学院毕业生顺理成章的选择。我在律所工作期间,曾经协助一些外商投资法律事务,也有幸参与了一些我感觉很有意义的项目,包括美国对华第一起反垄断诉讼VC案,也包括参与某著名国际出版商的外商投资手册的撰写。
初入职场,我在律所工作期间有兴奋也有纠结。兴奋之处是我所做的很多工作虽然基础,但是会切实影响很多重大事项的决策与发展进程:比如某外国知名公司在中国设立独资公司的政策分析、注册前准备,这些基础的分析和准备工作会决定金额巨大的投资;又比如我刚刚提到的美国对华反垄断VC案,至今已经成为一些学校的教学案例。纠结之处是我对自己工作的重要程度还不够自信,不知道能够对推动项目进程发挥多大程度的作用,容易对一些短期难以得出结论或产生效益的项目失去耐心,再加上需要大量加班,就会质疑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成绩。
在跟进VC案时,我加班到半夜两三点进行材料的翻译与整理是常事,周末也常常需要加班赶工,24小时待机。而外商投资手册编撰的项目也是包括了大量的案牍工作(paper work)。我感觉那个阶段自己害怕的不是辛苦,而是对工作的付出与成果转化没有信心。但事实证明,很多重大项目的推进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既考验项目中成员的专业能力,也对人的韧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当初所在的那家律所在VC案中代理客户取得了很好的结果,但是前后共花费了8年的时间,而大家也知道华药集团更是用了12年时间才在二审取得了胜利。
选择进入法律信息行业,则是由于我在律所工作期间,再次感受到了法律信息对整个法律行业所起到的作用,以及需求与供给之间的鸿沟。以我们当初做的外商投资手册为例,那本书出版后标价几千元,作为作者团队的律所也只获得两本样书。如果我工作中想查看别人撰写的章节,需要到图书室登(排)记(队)借阅。我当时觉得好神奇啊,一方面感叹中外出版物价格差距如此之大,一方面感叹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法律人阅读方式还如此“传统”,这些使我更加理解当初那位在国外上学期间下载资料同学了。
在当年,法律信息行业在中国只是刚刚起步,一方面行业体量较小、产品较为初级,另一方面也会看到有大量的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些都是我离开律师行业从事法律信息工作的重要原因。
(二)“中国智慧,成就中国法律精英”
Q3:进入一个新领域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您在刚从事法律信息行业的工作时肯定经历了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您遇到过的严峻的挑战是什么?您又是如何战胜它的?
徐女士:那我就先说一个我初入行时感受的挑战吧。因为以前在律所时我从事了大量案牍工作,而进入信息行业,需要大量接触外部客户,了解客户的需求,接触潜在合作伙伴以寻找合作机会,这确实和我以往的工作不同。我当时所能做的就是,在公司里多做事,懂就大胆说,不懂就问,并且多和不同部门的同事接触,听听他们对产品和内容的看法;在外接触作者或客户时,提前做好准备,尽量了解谈话对象的背景和经历等信息。我想无论是什么行业,无论是在公司内还是在商业场合,大家都喜欢和积极主动的人交流。
说到积极主动的交流,我发现公司内部的一个现象:有些时候一些活动的本意是鼓励员工多和管理层接触和交流,因此特意不安排固定座位,可是大多数年轻同事可能是觉得交流有压力或者其他一些原因,即使英语很好也不愿意坐在大老板身边,大老板只能自己默默坐在那里。其实很多时候年轻人并不需要觉得与上级接触会有很大压力,这就是一个交流的机会,有任何想法和建议都可以借助这种机会表达出来。年轻是优势,不需要特别瞻前顾后,说错了话也不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资历比较深的人对年轻人大多比较包容。做一个和同事、上级、合作伙伴主动交流的个性鲜明的人,自己反而能够收获更多。
接下来我也想谈一下在法律信息领域中让我感受深刻的几个挑战,这些挑战可能也是整个法律群体共有的。
第一个是专业性的挑战,我经常开玩笑称这个行业是“为裁缝做衣服”。我们数据库的用户大多都是专业人士,他们对自己专业领域的理解都很深刻,所以“我们的用户都是行家,所以我们的用户都很挑剔”。如何准确掌握他们的需求,并提供满足他们需求的内容,这真的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情。用个人有限的知识面对广阔的市场肯定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的产品开发和内容开发其实是团队合作。在用户需求上,多个部门会通过大量线上和线下的调研去进行摸底、分析,把握客户痛点;在内容设计上,我们会邀请不同的外部专家,为内容设计进行建议。下了这些功夫,再结合内部团队的勤奋努力,才能做出“给裁缝穿的衣服”来。有针对性的专门工作与团队合作是缺一不可的。
第二个是快速发展的技术对我们这个行业提出的挑战。事实上,我就是感受到这个挑战才进入这个行业的。我认为,应对这个挑战,我们的态度不应该是克服,而是如何更好地顺应潮流。律商联讯之所以能够多次在技术变革大潮中“华丽转身”,是因为在面对新的变革时,我们有更多的责任把握机遇。同样,法律行业目前正面临着人工智能等新事物所带来的挑战,面对这种趋势,我们应该在顺应潮流的同时,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去做出一些创新和变革。
第三个挑战和第二个挑战有一定关联:在相对喧嚣的新概念和扎实的产品功夫之间如何选择。我想这一点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我一方面不断提醒自己当初进入这个行业求变的初心,另一方面也提醒自己:做产品要能够切实解决用户需求这个根本问题。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清楚和时刻谨记自己的立身之本,这样才不会在浮躁中丢失自我。
Q4:您认为与同类竞争者相比,LexisNexis China有哪些特点和长处能够使它脱颖而出?作为全球知名的法律数据库,LexisNexis China已经处在一个较高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LexisNexis China如何能够不断突破自我,引领行业新的发展趋势?
徐女士:我相信在高度竞争中,一切固有优势都会被追赶,唯有理念的独特与坚持能使一个公司保持它的卓越。律商联讯的理念是促进法治,律商中国的一个Slogan是“中国智慧,成就中国法律精英”。结合我个人的经历和感受,我会看到,今天我们谈论大数据、AI各种新概念的时候已经习以为常,然而回望过去十几年,在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技术浪潮之下真正能帮我们不断拓展视野、探索世界的,是思维的相互开放、是观点的相互碰撞,是中国法律人对法和法的精神更多的探讨和解读。律商联讯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当然可以说就是一家卖数据库的公司,但我们也可以说,在这里用户的每一次检索、每一个问题,专家作者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观点,都是对法律世界的一次新的探索。
(三)解密法律数据库行业与职业规划
Q5:与传统的公检法、律所、法务等法律职业相比,您认为法律数据库行业的整体工作强度、福利待遇、晋升空间如何?
徐女士:我手上并没有大量行业相关的数据来支持我对不同职业进行横向比较。我只能说,法律本来就不是一个轻松的学科,而成年人的世界里也没有“轻松”二字。这里我直接引用我前两年在朋友圈里的一条的感叹吧:“毕业这么多年,先在律所里见识了真正成年人的世界,然后转身选择了法律信息出版。在外资受限的行业环境中,从纸媒入行到在线数据库建设,每一步思量再三后也是义无反顾。如果说当初离开律所既是因为对出版业的好奇与兴趣,也是因为不愿频繁加班到半夜三点折腾法律文件,那么回头看来信息行业可并不能给人一个鸟语花香的‘悠闲’人生。这里充满挑战和选择。再强的公司也不敢小看一个初出茅庐的对手,每一个有新想法的公司都让同行体验到危机感。”
说到福利待遇,整个行业我不好说,工资待遇本身就和个人背景、能力、工作经验等情况高度相关,但除了标准的五险一金和年休假,律商对于补充医疗、公司福利年休假等也有不错的政策。
晋升空间上,我想对于专业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会有不同发展路径。当一个专家还是当一个管理者,这还是要取决于个人兴趣和所长。我也想提醒年轻朋友,所谓发展路径,不建议过多关注于职称(title)的转换,并不是说你从专员做到经理就说明你成长了、晋升了。晋升指的是你个人贡献与责任能够达到一个新的层次。我并不认为自己是选择职业的榜样,但结合自身来说,我从法律助理、编辑到“内容总监”,这个发展并不是在一家公司完成的。我身边有不少朋友,在法官或公务员、法务、律师这些不同的角色间都有转换,他们的发展也是通过不断的改变与自我挑战来实现的。不局限于律商,一般来说一个公司的每个团队都有中坚,有主管、经理,随着公司战略发展也有新的机会和职位产生,但这是公司的需求。作为个人而言,更重要的似乎是自我设定。
Q6:这是一个日趋多元化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使人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同时也使人更加容易迷惘和焦虑。您认为对于年轻法学学子来说,在进行职业规划和作出职业选择时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因素?避免进入哪些误区?
徐女士:个人感觉年轻人在职业选择上最应该注重的就是“我愿意”。真正的兴趣、特长决定了一个人能在一个领域走多远。如果说,我们用收入等因素来看一个职业,一方面决定收入的变量十分多,不能同一而论,另一方面一个人如果每天至少1/3的时间都在做同一件事,而这件事是他无论如何都“不愿意”面对和不喜欢的,那代价真的是很大,收入达到多少才能够弥补这种痛苦呢?至于避免误区,我想大概是不要用一时的收入或利益来判断一份工作乃至一个职业吧。
最后,如有兴趣应聘律商联讯LexisNexis正式职位或实习生岗位,可联系邮箱:china.content@lexisnexis.com或 tina.xu.1@lexisnexis.com。
四、小编感言
失败的原因可能千篇一律,但是每个成功者的经历都难以复制。年轻时做出的一个选择,既不会保证数十年的高枕无忧,也不会从此定义一个人漫长的一生。所以不要总是担心自己是否正走在“正轨”上,没有任何经历是白费的,它一定会在未来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给予你回报。就像徐方女士所说,一个人的兴趣和特长决定了一个人能在一个领域走多远。而在小编看来,在这个焦虑盛行的时代,我们内心的富足和愉悦的来源,不仅仅是进入顶尖名校学习,或得到了一份高薪又清闲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我们真正热爱所做的事业,并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这样即使无法做到功成名就,至少我们很幸福。
【延伸阅读】
【D调留学】欧洲西北部的“明珠”——荷兰LLM及北欧特别项目介绍